叔面人物|郭威:和学生并肩,与学生同行

「我希望未来能够聚集一批有很好的艺术素养,有共同的理想的人,在与我一起创业的同时,能够一起去探索更多的艺术方面的可能性,实践更多商业和艺术结合的项目。」

文|留皇叔

图|受访者

信任的面孔

正式采访郭威之前,学生们就和我说「郭老师是个很帅气很和善的老师」。

2020年,一位学生跟随母亲来到郭威的工作室。「我这人信佛,我看你的面相特别的面善。」学生妈妈见到郭威后说,「我也相信你是个特别负责任的老师。」这对母子给郭威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确实有很多家长说我长了一张值得信赖的脸,」提到学生和家长对自己的评价,郭威调侃道,「我早已经过了在意颜值的年龄,不过我倒还挺喜欢这个评价,毕竟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家长和学生的信任真的特别特别重要。」

郭威

郭威郭威给自己的工作室起名「和与」,寓意是希望在整个申请过程以及未来的道路上和学生一起并肩作战。「所以我选择了两个陪伴感特别强的连词。这种陪伴也是我们作为工作室形态与大公司的最大差别之一。」郭威也希望通过自己来传递这种信任感。

在和与,既没有销售岗,也没有市场岗,只有一种岗位,就是教学岗。「我们不像大公司会有很多销售顾问和市场人员,不存在大公司的那些职业化岗位。」和与全部是由专业老师负责与学生和家长沟通,陪伴学生整个申请过程,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建议,保证学生所有的问题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最专业和直接的解答。这也是郭威认为他们获得众多家长认可的原因。

郭威表示,「我们在市场上几乎没花什么钱,也没有花大钱做网站推广,几乎80%的学生都是学生和家长推荐来的。」

创办和与以来,郭威一直是以教学为主,其他时间都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遇到了哪些困难,甚至心理上面有哪些问题需要解释或沟通。「教学其实是一个深层次的沟通的过程,不仅要教的更多,更需要一个合理的方式让教学效率最大化提高。」

多年和学生的相处,郭威发现,现在的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比较强。假如还采用压迫式或者威严式的方式,沟通效果不好反而还受到抵触。『跟他们通常会像朋友一样去相处,不会拿着老师这个身份,在学生面前立威。我更喜欢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

工作室中许多学生经常调皮地喊郭威「师傅」,郭威笑起来,「可能在他们心里我挺‘唐僧’的,总是对着他们唠唠叨叨,催他们做作业,给他们念紧箍咒。不过能陪着这群猴子取到真经,还是挺快乐的。」

谈及工作室,郭威表示并不想把公司做的「特别大」。「我想就是保持一定的规模量就行。在这个量级上保证住我们的专业度,量太大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和与经营到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教与学相对「舒服与平衡」的状态。

策展那些年

今年是郭威参加工作的第六个年头。

2014年7月,郭威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做策展人。这份工作让郭威接触并结识了大量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期间策划了很多场纯艺术展览,也参与了很多艺术设计的跨界尝试。这段经历,让郭威对艺术设计的各个专业及其职业延展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为他后来从事艺术留学这个行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那段时间郭威负责了一个「移动美术馆」的项目,通过将艺术家的作品陈列到各种各样的商业空间,或者某些文艺休闲的场所,让民众无须进入美术馆或者画廊就可以看到艺术家的作品。「这个项目蛮有意思的,当时刚刚开始提跨界的概念,就是强调艺术与商业要进行更好的融合,用美育的方式教化大众。」

艺术学习的背景,与艺术家的交流,来往于各个工作室,对于刚毕业的郭威来说,既舒服又好玩。但由于当时整体的艺术和商业环境不是特别的理想,加上经费不足,导致很多项目难以支撑。

第二年,郭威加入一家艺术互联网公司。

「跟我之前的工作性质差不多,也需要跟很多艺术家交流,但做的是线上的展览。」郭威解释到,「线上用3D模型搭建出来一个空间,然后将艺术作品放在线上。当时还没有虚拟现实这样的技术普及,仅仅只是一个3D的空间场景。」

然而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这种模式虽然比普通的照片可能更有氛围,但这种需求却好像是某种伪需求一样,并没有产生特别有价值的影响。

创办和与

如果说进入艺术留学行业是一种偶然,那么选择留学教育创业则是注定的必然。

一次偶然机会,郭威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说自己所在公司打算在北京招一个人负责艺术留学项目的运营。起初郭威对这个邀请并没有接受,朋友几番劝说,告知他会成为第一人进入这个项目,从零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展工作,郭威重新燃起创业的热情。「那时候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尝试把一件事情从零开始做起来,里面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当时的艺术留学行业刚刚兴起不久,几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郭威在接手了这个项目的第一个月,就为公司做出了非常可观的营收。回望这段工作经历时,他说,「其实当时自己的收入是相当不错的,但我意识到这个项目在公司里面属于附属性的项目,是为了消化本公司现有的资源,并没有建立一个完整团队去运作和规划,导致后来很多事情无法做到我所期望的更好。」独自一人孤军奋战一年之后,郭威又走向下一个路口。

凭借之前艺术留学项目的经验,郭威进入另外一家大型艺术留学机构负责给销售与市场的人员做培训。「当时也是因为刚毕业没有几年,就想什么事情都尝试一遍。我自己也有专业背景,在教学这块是我的强项,就想找一些自己没做过的事情去干。」

「我花了几年的时间,去尝试不同的职业经历,策展、产品设计、教学,还有销售和市场。」郭威坦言,「看看自己适合做什么,想做什么。」

2018年年初,郭威正式创办和与。

创业,没有自由

创业至今,郭威已经走过了三个春秋。这三年里,除了回老家,郭威几乎没有出过北京。「从创业到现在,我基本处于一个没有自由的状态。」

创业后的郭威几乎没有休息过,即便是下班回家,手机也是响个不停。「有时候是公司运营的事情,有时候是和老师沟通学生的进展状态,有时候是和学生聊一个灵感或者是解决遇到的问题,有时候是家长找我聊天,平复自己过度焦虑的情绪。」说到这里,郭威无奈的笑一笑,表示自己非常能够理解。

「因为我所从事的行业,在某种程度能够影响别人的未来,每年都会遇到很多学生试图通过留学实现自己的理想乃至改写自己的命运。」想到这里,郭威切实感受到了坚实的责任与满怀的期待。「学生的成绩就是他们改变人生的第一步。学生考得好,他们很兴奋,会第一时间告诉我,我也会很开心,请他们吃饭,给他们买礼物。」每送走一位学生入学,郭威的信念也随之坚定一分。

郭威辅导学生作品集

谈及如今的心态,郭威略微沉思了片刻。「当我自己真正开创一份事业的时候,就发现人生突然没有了那么多所谓的可能性。必须把现在的这个事情做的特别好。」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带着压力去做事情和没有压力去做事情,两种状态下思考的深度是完全不一样的。郭威身上的浮躁越来越少,心性越来越定。「我经常拿自己的经历去鼓励学生们,告诉他们以后有机会的话,尽量自己多去做一些事情,对于自身成长是很迅速的。」

多元的价值观

对于国外留学的这段经历,郭威最大的收获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国外不同的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影响着我去跟各种各样的人沟通,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

早在国内上学时,郭威年纪尚轻,很多事情总是喜欢特别主观的去判断,对世界的认知有限,对外界的人和事不够包容。

2010年年底,郭威只身前往意大利。

郭威在佛罗伦萨

在那里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全新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的文化氛围,郭威开始像一个周游世界的人,用多元化的视角去深度思考。「有了这种思维方式之后,就发现对很多东西都能理解了。我不再过于强调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思考,相对会客观很多。」郭威抬起头,朝路的尽头望去。

四年的沉淀,足够形成新的价值观。

逃离象牙塔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刚来这所顶级美院仅仅几个月,郭威曾一度想退学回家。

对于陌生的环境,每个人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心存一些忧虑。「觉得读了这么多年书,不知道为什么。」郭威回忆道,「在学校里面就像身在象牙塔里一样,处于一种很简单的生活学习的状态。学生们在这里都被保护的很好,没有承担什么压力,更多的压力都是父母在承担。」

对于这种「被保护」状态下的郭威而言,成长似乎没有什么意义。“想回国”“想工作”“想去社会上历练”这样的想法疯狂地刺激着他的神经。「那段时间过得很挣扎,很煎熬。」郭威长舒一口气,「后来放弃了胡思乱想,决定还是先好好把书读完。现在看来,这个决定很正确,留学这段经历的确对于我的专业能力和视野乃至价值观都有很大的改变。」

毕业那年,郭威27岁。

除了新鲜,还是新鲜

在佛罗伦萨生活得久了,郭威逐渐喜欢上这个城市。

意大利有许多古城都是依山而建。那些以往只在魔幻电影中才会看到的建筑布景,却真真实实地取材于现实世界。在佛罗伦萨的都市,许多传统的建筑被融入了时尚的新元素,充满了空间艺术气息。

学习之余,郭威最喜欢泡在美术馆或者画廊。对在意大利学习艺术专业的学生,有个天然的便利条件,就是可以免费参观各大美术馆。「我没事儿的时候几乎就泡在美术馆,」郭威讲道,「很多比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的大师作品,别人得排队瞻仰,而我可以随时去看,天天看,感觉还挺爽的。我会花很多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作品。」每一届威尼斯双年展,郭威和同学都会参与其中,负责一些与展览、策展相关的工作,这为毕业后的策展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

郭威在美术馆参观杜尚作品

在意大利,郭威的另一个快乐便是足球。郭威从小就喜欢踢足球,这个习惯和爱好也一直保留下来被他带到了国外生活中,成为他融入当地生活的一种方式。当时有一波小伙伴,经常和郭威相约去踢球。

意大利随处可见足球场。每当奔驰在足球场上,郭威就会「感觉自己的激情在燃烧,感觉自己生命是鲜活的。」他也因此与更多人熟识成为好友。意大利人足球踢得好,郭威认为很大原因是他们懂得团队合作。

佛罗伦萨的弗兰基足球场


意大利也是一个生活节奏比较慢的国家,人们对生活的仪式感非常注重,这样的生活态度对郭威带来蛮大的影响。如今他和家人也非常注重仪式感,会非常认真地庆祝每个节日和纪念日。

「新鲜,一切都新鲜。」这是四年的国外留学给郭威最大的感触。

走进美第奇宫

美第奇皇宫,佛罗伦萨的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由米开罗佐·迪·巴多罗米欧(Michelozzo di Bartolomeo)为美第奇家族的科西莫·德·美第奇设计。

美第奇家族以一己之力发起了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文艺三杰中的米开朗基罗、达芬奇都曾服务于这个家族,从美第奇宫还可以看到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屋顶。

八年前,由郭威创作的五幅巨大的作品在这里参加展览。

郭威的学校有位老师是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因此学校每两年都会举办一次「Star Point」的学院展会,展馆遍布在整个佛罗伦萨的各个美术馆里。

「我那时在工作室,画画特别努力,经常出现在导师的眼皮底下,导师也特别喜欢和我交流。」郭威在意大利创作了一批转型作品,其中有五张被选入参展。「有一种被认可,那种在学术上被认可的感觉。对于任何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最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郭威和导师交流绘画

那时的郭威感觉成就感爆棚。「以现在的能力和眼界,回过头再去看那时的自己,其实还可以再努力一点。包括艺术作品的产出,还有定位自己的风格,多去尝试一些探索性的作品。」

要把工作做得更好

「本来打算一月份组织老师们一起出国旅游一次,犒劳一下大家,结果疫情就没办法出去了,」郭威面有愧色的说,「我向大家保证疫情结束一定去,因为大家真的都特别努力,很负责任也很辛苦。」

和与至今已协助80多个学生进入名校。郭威承认他和团队还是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的。前来和与的学生中大家背景不一,也有一些来自二本、三本甚至大专的学生,但在和与的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基本上都拿到了国外特别好的名校的录取。很大一部分还拿到了顶尖艺术名校的录取offer乃至高额奖学金。

郭威对团队的教学能力与结果很有自信。「与其他机构相比,我们极其的重视基础。不仅是技法的表达基础,还有审美与思维方式,从各个维度、各类作品当中,让学生去吸收。」对于高中升本科的学生,基础是非常重要的。郭威与团队老师一定会等到学生的基础学好之后才开始进行作品集的指导,因此有学生甚至学习了两年的基础课程。「我们的基础课培养的强度是很大的,把上课和作业结合成课程的整体,时刻都有老师在全程指导和把控,这样能够保证教和学的质量都能落实。」

正是由于对基础的重视,郭威透露,高中升本科的学生,有98%~100%的把握能够进到专业排名前三院校,甚至冲击美国最好的学校,诸如罗德岛、纽约视觉等。对于这样的教学成果,郭威感到满意。虽然对于当前的工作室来讲,还存在着一些地方需要改进。「我们现在全是专业老师,大家都热衷于教学。实际的推广、招生或市场这块,我们还是稍微薄弱的。」郭威说。

2020年一场疫情持续了全年,许多培训行业的机构纷纷倒下。而郭威的工作室在保证防疫条件的情况下,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今年来我们工作室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口碑和往届学生推荐过来的。只有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我们按照政府规定短暂停业,但很快都恢复了,学生和家长们真的都还是非常信任我们的。」透过明亮的玻璃窗,郭威的目光看向专注画画的学生们。「我们要把工作做得更好!」

频繁的沟通

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安静,特别活跃的少。这些学生以北京的孩子居多,自我意识和自信心都很强。学生们性格多种多样,而郭威对他们都要求学会独立思考。「我不看好‘填鸭式的喂养’,引导他们自我驱动式得学习,这样才高效又合理。」

在郭威看来,学生就犹如一块橡皮泥,想把学生塑造成什么样子,要看老师怎么捏。很多人认为学艺术的人,天赋极其重要,而郭威却不以为然,「很多时候我觉得正确的思维方式,加上勤奋和学习方法,可以学的很快很好。」这就少不了「沟通」的过程。

郭威提起曾经的一个学生,「我记得以前有一个高中的孩子来我这里学摄影。但他对于摄影的理解有点偏离。他以为的摄影只需要拍得好,拍得漂亮。这是被商业摄影影响过多的原因。」郭威开始与学生进行频繁的沟通,告诉他在艺术摄影里面(包括学院的要求),需要表达观念,需要表达想法,角度可以有点特立独行。拍出来的作品需要有创新点,不能为了拍而拍。

「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和他沟通,去纠正他的思想。」郭威补充道,「学生的很多想法是根深蒂固的。每次沟通都会给他输入新的东西,介绍他看很多书。慢慢的,他就会产生一些想法,也会主动找老师交流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变得开放,思路就会被打开,然后接受了。」

扩充学生的眼界和视野,给学生输入更多已有认知范围以外的知识,是郭威和老师们一致认同的观念。

身前身后那些人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郭威身边的伙伴儿越来越多。

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大概是最幸运的事了。「自己一个人走的很慢,和老师们合作时间一久,大家都加入进来做事情,一起加速成长。」郭威谈到自己的团队,「我们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处于一种扁平化的相处方式,每个人都会贡献自己的想法。」

郭威和朋友们

偶尔团队成员之间也会有意见分歧,诸如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不同观点。而最终大家还是会回到学生的出发点,无论课时如何制定,还是课程内容如何设置,一致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与目标为基准。

遇到一些要求高的家长,对此郭威表示理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得特别好。也不可能刚开始就百分之百的信任。」除了签署合同作为信任基础,就是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学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开心,产出也越来越高质量,彼此间的信任也会逐渐增强。

工作的事情,来了就是推不掉。郭威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聊到工作和家庭,他说,「其实很难去平衡家庭和工作,但有了家庭我的心更稳定。」成家之后的郭威,性格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稳重。而这种稳重和沉稳的性格无形中能助力事业的发展。「我有责任让家人生活得更好,家人对我也很理解,所以工作起来更积极努力。」

未来的新事业

谈到未来的时候,郭威说得很慢,也很认真。

「希望疫情赶快结束,先带着所有的老师们出去游玩一圈,去日本也好去欧洲也好。」郭威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明年也想带着这些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办一次展览,偏艺术性或设计类的一个综合展。」

郭威希望工作室能继续保持「偏学术与创作」的状态,减少过重的商业气息,又能在竞争激烈的留学教育行业里继续生存下去。「我没有想过把公司做到全国性那么大,更多还是想在北京,做一个有学术性和创造性的生态空间,把教育和设计融合在一起,最终学生能够在做学术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实践,我就很心满意足了。」

说到实践,郭威描述了一个新的规划。「未来会建立一个视觉设计公司,去接触外界的各种类型的商业项目,同时公司也能够吸纳更多更优秀的老师。」常年与艺术老师打交道的郭威指出,老师的需求不仅仅只有教学的需求,还有很多个人的艺术创作需求或设计理想。郭威希望自己能够帮老师们打开实现这种创作想法和设计理想的路径。「让自己团队的老师们能够挣到钱的同时,又能够去实现自己的这种创作理想。」

不仅如此,郭威还表示未来视觉设计业务的商业项目,也将会向工作室的学生开放。在学生接受教育的同时,还能接触到更多社会实践项目。让教学回归到实践,又在实践中教学,这是郭威认为最有效的方式。

要完成这样一件「新事业」,郭威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工作。如何拿到一些比较好的商业项目,能否提供一个专业的设计师团队去做,这个团队能否把学生教好,学生能不能顺利参与到这些商业项目当中……这些问题都需要郭威提前思考。

按照郭威的设想,下一步会采取项目合并的方式,将设计公司的项目和工作室的项目并在一起去做。「将来可能是艺术留学工作室和设计公司两个主体并存的状态,相互依存,彼此服务。」

成为什么样的人

虽然目前郭威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室和学生们身上,但他却从未停止过艺术的思考与创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常引起他的思考,在脑海中形成很多画面。此时郭威就会用一些简短文字或者草图记录下来,只是很遗憾,目前这些瞬间的灵感还没有抽出时间被转化成为作品。郭威呷了一口拿铁,「在未来的几年,作为一名艺术家创作出一系列或者几个系列的作品是我to do list上的一项,我要给自己办一次个展。」

「我希望未来能够聚集一批像我一样的人,有很好的艺术素养,有共同的理想,在与我一起创业的同时,能够一起去探索更多的艺术方面的可能性,实践更多商业和艺术结合的项目,这就是我唯一的想法」。

郭威端起手中的咖啡,慢慢地啜饮。

©️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