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国女孩饰演莎士比亚戏剧的女主角,震惊了德国导演|故事叔

大家好,我是皇叔。

昨天是2021年3月28号,153年前的3月28日,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的诞辰,列宁评价他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他也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高尔基。

马克西姆·高尔基

1868年3月28日,高尔基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一个木匠家庭。由于父母早亡,他十岁时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货。他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刊登在《高加索日报》上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小说反映了吉卜赛人的生活,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

报纸编辑见到这篇来稿十分满意,于是通知作者到报馆去。当编辑见到高尔基时大为惊异,他没想到,写出这样出色作品的人竟是个衣着褴褛的流浪汉。编辑对高尔基说,「我们决定发表你的小说,但稿子应当署个名才行。」高尔基沉思了一下说道,「那就这样署名吧:马克西姆·高尔基。」

在俄语里,「高尔基」的意思是「痛苦」,「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从此,他就以「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

关于高尔基生平创作的众多作品,皇叔在这里不做过多的涉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一些来看。

在作家高尔基辞世近半个世纪以后,人们对他的兴趣还是出现持续性的高涨。在欧美各国,不时掀起了「高尔基热」。尤其是高尔基的剧本,不断被搬上各国舞台,或拍成电视、电影。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底层》和《仇敌》等在美国上演或播出,《仇敌》被剧评家认为「是已经播出的节目中最好的剧目」。在联邦德国,上演过高尔基的《瓦萨·日列兹诺娃》,《南德意志报》评论说,这出戏「以其揭露企业主世界的特殊力量震撼了西德的现实」。而演出《避暑客》时,被评论家誉为文艺复兴以来的盛事。而在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地,也都上演过高尔基的剧本。

在世界范围内,历时最久、流布最广的艺术之一,就是戏剧。但在西方戏剧的发展史上,极少出现东方面孔。皇叔今天要讲的故事,主人公就是一名对戏剧表演执着追求的中国学生。

这则故事同样是摘自于董瑷珲老师所著的《艺术留学宝典》一书中的七个故事之一。没有看过的同学,随皇叔一起,读一读。


主人公:辛加瑞

专业:戏剧表演(Acting/Theater)

(文中涉及人名、学校名与非公开化信息均采用化名)

「第一次看到沈伟的舞蹈,我想什么时候有一天我也能像他那样,在林肯艺术中心表演。」辛加瑞来自富裕家庭,从小就喜欢跳舞、唱歌,随着年龄增长,她对表演愈发充满了迷恋。

众所周知,国内的表演学习是万里挑一,无论相貌、气质、身材都要出众。作为社会的骄子,演员这个职业已经被罩上了无数光环,让人充满向往。

辛加瑞对我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在中国当一名演员,因为我长得并不出众,比起电影、电视,我更喜欢舞台。」

带着种种对表演的向往,辛加瑞没有选择在中国考大学,她不仅想学习表演,还希望能学到文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由于出众的外语成绩和文化课成绩,她顺利地考取了一所美国的文理学院。说起来,文理学院的教学观念多少与她的背景颇为吻合。

文理学院主要专注于本科教育。绝大多数学校不开设研究生课程,老师专心教学和学术研究。辛加瑞选择的本科专业是戏剧,同时还辅修第二专业——心理学。在大学四年期间,她学得非常开心,由于文理学院环境较小,学生大多来自美国中上层富裕家庭,整个学校的学习气氛颇有「贵族」风范。

在大三,她选择了学校的海外交换项目(Study Abroad), 这在美国的本科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大学保持着近一半本科学生在海外学习一学期的比例。这样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她选择了英国一所老牌大学,以戏剧表演见长。

在英国的学期里,她表现出众,凭借着自己刻苦学习和英语功底,在英国的一个夏日戏剧节中作为主演参演了莎士比亚传统经典剧目,并以亚洲面孔担任西方戏剧中的女主角。这个经历极大鼓舞了她。众所周知,中国演员无论在电视、电影、戏剧等西方舞台上活跃得极少。提到在西方舞台上表演,大多中国孩子就泄了气,怯了场。

莎士比亚肖像图

文中开头提到了辛加瑞的那句话,她的偶像沈伟就是少数在西方开创自己艺术事业的中国艺术家。她相信,只要自己不断地奋斗,总有一天她也能够站在西方最高级别的舞台上表演。

大学毕业后,她加入了美国东海岸的著名表演团体,同时也继续攻读研究生(MFA)表演学位。在美国演戏难免会遭受语言上的劣势影响,辛加瑞在大学选修了第二外语――法语,后来读研期间又选修了西班牙语。最初的剧团表演,她只能演些配角,很多导演认为亚裔语言达不到西方演员母语水平,形象气质上西方观众接受难度大,不能委以重任。

有一次德国导演来剧团指导,导演没有试镜就从人员表上安排了角色。这位德国导演本身英语并不好,在排练结束后,需要去机场接德国同事,剧团经理安排了她陪同。路上,他们沟通并不多。

到了机场,由于德国同事入境文件有些问题,需要和入境处移民官交流,德国导演的英语又不足以顺畅地沟通,这时候辛加瑞去和移民官交流,并担任了德国来客的翻译,顺利地解决了有可能延误演出的临时突发问题。

德国导演当时震惊了,悄悄告诉辛加瑞,他之前错误地认为中国演员表演和语言都可能有问题,并没考虑给她重要的角色,但这次经历让他彻底改变了看法。

中国有句至理名言,「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中国艺术专业学生们往往承受比其他学科学生更大的压力,可是中国的艺术专业学生有着执着的个性,他们坚持着,总有一天会在西方的舞台上放出光芒。

最近,我又收到辛加瑞的邮件,她已经随先生到欧洲发展,无论走到哪里,她总是在坚持自己的梦想,执着地做好自己热爱的事业。

对于艺术专业学生来说,贵在坚持、执着,如果你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梦想也不会轻易地放弃你。

关于辛同学的故事,基本就讲到这么多。皇叔想到这个月前几天的时候,不少学生都在申请影视戏剧表演相关的专业,有去日本大阪学戏剧表演的,也有去加州申请电影分析或戏剧表演方向的……

皇叔很同意董老师说的,选择艺术留学,贵在坚持和执着,希望今年申请电影或戏剧相关专业的同学们,都能如愿拿到offer,记住,「如果你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梦想也不会轻易放弃你!」

想和同龄人一起交流,可以留言皇叔加入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