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面人物|高原:十几年如一日,被学生填满了生活

她被学生们亲切地称「园姐」。

留德7年,毕业于德国马尔堡大学德国语言和文学专业,曾任教于德国马尔堡大学、德国校内语言班和国内众多知名语言培训机构。拥有多年执教经验,国内资深的DSH考试辅导专家。

曾教授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德学生,所辅导的考生遍布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莱比锡大学、汉诺威大学等几十所德国高校。

2021年刚开年不到一个星期,高原老师就收到了学生的发来的喜报——她通过了德语B1考试。

打开高老师的朋友圈,几乎都是和学生的聊天截图。

「高老师,我B1过了」

「意料之中的,恭喜恭喜」

「我还是很激动的终于完成了一项任务」

高老师生日当天,好多学生提前购买了礼物快递到高老师的家门口,各种生日祝福的微信消息挤满了她的手机屏幕。

其实这篇采访稿,是一篇迟了一年多的现场访谈。最早是皇叔在2019年和高老师一起共事的时候,想通过文字的形式,记录下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

采访|皇叔

口述|高原

皇叔:高原老师您好,小语种这么多,您为什么当时会选择德语这个语种呢?

高原:选择德语其实是一个特别偶然的机会,当时的考虑是,英语是我们国家的第一外语,日语是第二外语,等于说学习这两种语言的人特别多,如果我学这几种语言的话,我要想学的更好或者学到最好是非常难的,因为永远有人比我学的更好,所以我觉得选择一个小语种,可能更容易发挥,更容易体现出我的优势。然后就是法语和德语。德语虽然作为小语种,但ta还是比较靠前的,至少排前五。 

皇叔:为什么会在德国留学这么长时间,待了七年之久?

高原:在德国待这么久,第一个原因是本硕连读,第二个原因是德国的教学体制属于宽进严出,也就是大学每一门课程,如果达不到它的要求,你是没有办法毕业的。因此德国的毕业生,无论是知识含量,或者是信息量都是相当大的,都是靠时间一点点磨出来的,就好比咱们说慢工出细活这种感觉。

还有我们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考试,基本上大家都希望拿到一个比较好的成绩,因为最后要凭着成绩找工作啊。所以就会单独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复习,不管是外国人还是德国人,都是这样子的。

皇叔:就个人感觉来讲,德国的这七年给自己最深的感受,或者是感悟是哪些方面?

高原:我觉得更多的是经历吧。相比文凭,往往个人的经历更重要,因为在这七年里,你会遇到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在德国我经历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比如说我在德国打工,最长一次是十五个小时。当时我们一起坐火车从马尔堡去法兰克福,火车是四点十三分出发。基本上我们三点钟就起床,一群人成群结队的往火车站走,那个时候确实挺苦的。而且德国的温差比较大嘛,夜里的时候是比较冷的,要穿那种长裤。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就很充实。

第二个就是看这个世界的眼光。当你知道其他人会为了一件事情去做什么,你的思维方式就会发生一些改变。这种变化跟我们中国人有些思维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中国人做事,可能就是随性中庸一点,而德国人的想法就是「道路是唯一的」。所以说我们现在在做事的时候,就会比较中国人跟德国人做同样的事情时,最后出现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两害相权取其轻,那你当然选一个最好的对吧。

然后第三个,可能是从我的这个专业上来看吧。因为我本身在德国学习,首先接触的风土人情,看到的资料都是一些最真实的东西,然后你教给学生的东西也是最真实的,你需要真实的知道这个学生他需要什么,告诉他到国外会经历什么,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

皇叔:当初毕业之后,因为一个什么样的初衷,才会选择德语教学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

高原:当时我们在德国都以学习为重,就是基本上天天学习,打工为辅。我在那边碰见过很多的留学生,遇到很多语言班里的学生在一块学习,然后大家会想方设法的去通过这种考试。他们每一个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别是看到学生没有通过的考试那种伤心的眼神。

我给你讲一个例子。有一个同学,是我刚去马尔堡的时候认识的,他人特别好,会帮助所认识的每一个遇到问题的学生。但是当时他的语言考试出现了问题,所以他只能离开德国,必须要回国。当我跟另外一个同学去火车站送他的时候,他那种眼神,特别难过,真的特别难过。所以学好语言对于一个学生来讲有多么重要。

学生在那边上大学需要通过DSH考试,基本上整个礼拜都在坐火车,一个月之内考试五六次的,那是很常见的,为的就是通过语言考试。亲身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后,我就决定去当一名老师,要帮助他们赶紧通过考试,因为我能够体会到那种失落的感觉。

皇叔:单纯站在一种工作角度,高老师您怎么看待德语教学这样一份工作,比如说它的工作内容或者工作性质,请您简单谈谈。

高原:首先,我们中国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比较传统、更倾向于语法的,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上可能稍微好一点,但是听力普遍比较薄弱。而国内存在一种思维定势,比如说中国学生要去德国留学,只会认为这个听呀说呀很重要,但其实有的时候大家存在一种误区。

举个例子,德国的老师上课的时候也会讲语法,但是有时候他们又没有讲的那么多,而考试的时候还会出现语法点,这是一个矛盾的地方。那咱们中国老师呢?讲语法讲的是真的很多,可以说是方方面面都给你讲到了,但是学生不会用,学生到那以后哪怕是读A1,但实际上他们的语法都已经到了B2,甚至是DSH阶段了,可是他们不会用,所以我觉得我的工作就是起一个桥梁的作用,就是把这种尴尬的状态给解决掉,让学生能够无缝隙的适应在德国的学习语境的转变,让学生更熟练的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一种语言的输出。

至于说我的教学模式跟其他模式不同的地方,我觉得第一点就是注重实用,像咱们中国老师讲语法讲的太多了,如果学生不会用也容易会忘。那么什么叫实用呢?就是学生在那边上课、写作业、考试用得着的这个就是实用,能够真正学以致用。

第二点是语言教学的精炼。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习惯上都是按“层”学的,就是一块一块,是分离的,没有任何联系的学。但由于德语属于印欧语系的,而中文是另外一个语系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放在一起,其实还是有点障碍的,相当于你要单独地建立另外一个语言结构。那我在教学中的精炼是什么呢?我希望我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把他所有的知识点像渔网一样穿插起来,让学生怎么在自己母语体系里容易地建立一个认知,你只要知道哪些东西是我们中文体系没有的,你把这个不会的部分学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单学整个结构。

皇叔:学生在学习德语过程当中,或是在考试备考过程当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出现比较多的问题或者高老师您这边经常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高原:说几个最常见的,一个是中式德语,这也是特别头疼的一个问题,比如你写出一句话,中国人一看明白了,但是德国人看不懂,例如说「我的书比你的新」,那按中文来讲这句话成立对吧,但是在德文写句子的时候一定是「我的书比你的书新」,需要表明这种从属关系,如果你不想写「你的书」,那要变成「你的这个」,这样才可以,所以说这种中文式的德语是我们中国人最头疼的。

第二个还是实用的问题,就是「我学过了,我什么都知道,但是你要让我写,你让我说我不会」,懂却不会用,没有一点学习实效。

第三个,就是中国学生的听力上都比较弱。好像大家听的比较少,总共说出一句话,学生可能还没明白。在我们的语言结构里是听说读写,你要先懂了,你才能去表达。

最后一个问题是口语,可能说是中国人的性格或者说心理上作用,不太爱讲外语,不敢说也不愿意说,形成了一种隐形的沟通障碍。另外也有能力上的问题,就像刚才咱们说学会了却不会用,这两个原因导致了我们会有听说上的障碍。

皇叔:那针对这上面这几种问题,高老师您通常是采用的什么样的方式去帮他们解决?

高原:咱们一个个说。

第一点先说中式的德语。我在选择教材或者用书的时候,基本上很少用国内出版的书,都是选用德国人写的教材,这样从一开始,看的、听的内容都是这种德式的教材,学生就会慢慢的熟悉它的语言结构,熟悉它的语言层次,至少你就会最基本的仿写了。

刚开始学习语言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模仿的技能,然后避开了中国人以往的思维模式,对这种德式德语就理解的更快一点,其实也相当于从起步上就站在「德语是母语」这种出发点上,别把ta当成一种外语来学。

第二点是语言实用性。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学完一种语法后,我不希望学生会做填空题或者词语连线就可以了,这个不是我最终想要的,我更需要是他们能说能写。比如说我现在讲完现在时了,只要你背单词了,学过的句子你都应该能写出来的。例如说「您去哪啊?今天您想去哪啊?」, 这些句子都是很实际的。

再例如说「我妈妈今天下午想在家跟我一起看电视」,这句话让学生确切地写出来,说出来,才能代表他真的会了,我的作用就是告诉他哪个地方错了,帮他分析句子的结构,告诉他问题所在。其实在课堂上,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我只是起到主导的作用。

然后我们来说一说听力。因为听力跟口语都是一个慢功夫的活儿。在做听力练习的时候,我会给大家找一些德国的原文,比如生活的片段、新闻、电影,给大家循环播放,让学生多听,打开耳感。

另外我们用的教材,不仅仅会涉及到德国,还有奥地利、瑞士等国家的题材,所以在听这些听力练习的时候,会接触到各个国家的场景,比如说意大利人说德语或者瑞士人说德语,相当于是在一种真实生活状态下去听德语,你就会习惯各种的音调各种的语速,最终无论是考试还是去德国生活工作,你就会觉得这就是一种真实的状态。我不太推荐他们听那种从录音棚里录出来的声音,虽然这种声音很干净,没有那种杂音,也很容易理解,但是ta的语境并不那么真实,真正回到生活中的时候听起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然后再说口语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中国学生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我觉得首先应该去掉学生心理上的障碍。作为一个学生,学一门外语,那就要大胆,脸皮厚,不要说因为面子问题而不敢说,老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大段的去说。

我们有一个环节,就是每次上完课以后都会有一篇小短文,在学生看完这个短文之后,我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这个文章,基本上学生都是能做到的。有时学生会加一些自己的想法把这篇文章讲述出来。复述文章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活用语法的过程,当语法熟练了,单词熟悉了,你在表述自己的想法的时候,自然而然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皇叔:作为语言教学的一名从业者,您认为教育从业者应当具备哪些品质?

高原:我觉得两个字很重要:良心。虽然行业的人都在讲良心这件事,但是有好多学生到了德国以后却发现德国的生活或者学习,好像跟老师讲的有点不太一样。因为学生在没有出国之前,你跟学生说什么他都会以为是真的。作为老师应当把最真实的信息传授给学生,这些信息也许能够引导他的未来或者改变他的未来。

很多学生刚去德国时候会有一些陌生,语言上很羞涩,不敢说,我告诉他们,静下心来慢慢的学习,刚开始的一个月是适应期,大家都是按照你这个步骤走过来的,学生听了就会比较踏实。如果学生去了德国以后回来跟我说,「老师你讲的东西在德国特别有用」,我会觉得心里特别开心。教师上课教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内容,还有就是注重授课效果。不能为了完成自己四十五分钟的课时,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管不顾。当一个老师用良心体会过学生以后的生活之后,就应该知道在课堂里应该教他什么。

皇叔:面对教学工作中会出现的诸多问题,可能经常会有意无意地被占用到很多个人的生活时间,高老师对这种生活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如何去平衡的,或者说生活工作精力投入的比例怎样去调节?

高原:我的生活跟工作是融为一体的。我平常接触的主要都是学生,就算我下课了,也会看看微信聊聊天,很多时候都是跟我学生在一起。他们也经常会给我反馈问题,比如说语法上某个地方不懂了,或者是关于德国的生活上学习上的。又或者说报名流程,学哪个专业不知道了,然后就会跟我聊起来,很多时候是分不开的,学生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个部分,所以生活和工作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

皇叔:您参与教学工作将近十四年了,这期间也经常会在中国和德国之间来回奔波。依您看,境内与境外的教学上的差距和不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高原:德国的教学对能力更看重,而我们国内的教学更倾向于应试。在德国很少会琢磨这个题怎么出,不会去琢磨老师的出题的思路。而我们国人的思路是,这个题我能不能会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把ta做对,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区别。

再有我们国内学生看重的可能更多是成绩,国外更倾向于过程,所以导致了两个不同的结果。德国的语言考试更倾向于能力上的考试,各个学校的要求不一样。而我们中国人常把所有的题目都套路化,该怎么说、怎么做,一二三步我都教给你,按照套路出题给学生,但是最后去德国考试不实用,你一张嘴,德国老师就说好了,后面你不用说了,如果你再这么说,你不用参加考试,因为他就知道你这种套路,他想听你的个人意见,你的个人表达,你的这种思维模式,所以说国外的学生,更要注意能力的训练和思维的培养,这也是我们教学中一定要特别注意的。

皇叔:教育工作通常都会涉及到一些教学指标的评定,高老师您认为哪些指标可以衡量一个教师或者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学的质量?

高原:在国内的话,如果评定一个老师好与坏,原则上是看TA这个班考试的成绩,假如说全班过了,或者及格率达到多少,就认定是一个好老师。但是从我的角度来讲,我觉得第一个就是考察学生的语言实用程度。

第二个就是对学生能力练习的重视度。比如说有好多学生跑过来找我说老师我只想学到B1,您就跟我上B1的课,别的我也不想学。那我就会跟学生讲你可以走了,我不会教你的。因为你作为一个B1的学生,就应该掌握B1的能力。我的学生在国内一般都是考歌德学院的考试,我很少课上给他们题做,顶多是最后一周给一两套做一下,熟悉一下题型,你只需要知道这个题型是怎样的,能力过了,就不需要用题海战术。

所以我觉得对一个老师比较合理的评定,就是学生的这种能力的受教程度,学生能力到了分数自然也就过了。还有一个,就是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介绍的内容足够真实,对于他今后在德国的学习生活有多大的帮助。

皇叔:那您未来对德语的教学有什么样的一个规划?

高原:我开始的时候,在国内都是教各个语言等级的课程,A1、A2、B1、B2这种。而现在我更倾向于做一些DSH的考试培训。

目前德国留学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好多学生出国后不能通过语言考试,也就不能进入大学学习,影响了自己的学业。因为每个学生从拿到签证开始到德国境内只有两年的时间去学习语言,如果DSH没有过的话,就要被遣送回国,也不好面对这种处境,无论是经济上和精神上都给好多学生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困扰。

多种情况下,学生在国外求学的时候,跟德国老师的交流多少都存在一些障碍。往往德国老师教的东西,学生不能百分之百的理解,这就造成了两个结果,第一是语言他没完全学会,第二就是浪费了时间。所以我会把精力更多投入到DSH培训上,更好地帮助咱们中国的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是能让他尽快的进入德国大学学习。

简单点讲就是,先帮学生建立语言上的认知,进而合理规划出他的学习目标,产生自信,为学生做好出国前的学习指导。

皇叔:再请高老师针对像德语这种小语种教学的发展方向,以及德国留学这种趋势,简单谈一些见解和看法。

高原:我们经常会问去国外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想找一份好的工作,或者说学习一些对自己今后工作有用的东西,还是为自己爱好所学等等。

我们首先来看德国最好的是什么?工业(比如机械制造),还有音乐、戏剧,以及德国的制药,这些专业非常不错非常好。而且德国产业的整体性非常的好,只要这些专业的优势还在,那就会不断的有人愿意去德国学习。

其次,再从德国的大学来看,世界上五百强的学校中,德国占了三十五所,德国大学的这种知名度是非常高的,想一想谁不愿意进入名校去学习呢?如果你选择德国留学的话,那你可能更容易在一个师资更好的学校去学习。换另一个角度讲,你至少能避开高考这种更为激烈的竞争。

第三点,就是移民倾向。有好多中国留学生毕了业以后就会考虑到将来在哪里工作。而德国的人口存在严重的不足,所以德国政府已经把移民的政策放开了,也就是今后我们的学生在德国学习毕业了后,更容易去找到一份工作,即使未来考虑入籍也会很方便。

综合这几点来说,这种留学的趋势,尤其往德国留学的趋势会越来越强。在德国的这种教学质量下毕业出来的留学生,回国参加工作以后,会显现出德国做事严谨的风格,那么德国教育的口碑也就会慢慢凸显出来,吸引更多的人到德国深造。

皇叔:现在越来越多的高中开始开设德语课程,您对德语高考这种升学方式怎么看?

高原:在我们国家,把英语视为第一外语,从三四岁就开始学英语一直到高考的时候,如果是一个语言从小很棒的人,然后去参加高考,会觉得很容易,这是其一。

其二,如果学生本身小时候学习就不好,长大之后想发奋图强,起跑点又太晚了,别人已经至少有五六年的语言沉淀,你怎么可能用半年或者一年去把ta积累起来呢?拿北京来说,目前已经有很多学校开设了德语课,有的是把这个德语作为二外,有的就直接把德语作为一种高考的外语。

如果说你英语特别的不好,你没有办法在短时间之内把这个体系给改变了,但是你可以学一门新的外语,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我们知道英语高考的模式已经施行很长时间了,所以英语考试题和考试套路以及考试范围是在不断的扩张的,有大比例的老师去针对英语的考试出考试题。所以说英语高考的难度和广度是很大的。

我们再看全国范围。在很多省份,例如山东、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等这些省份的高中,都设有德语班。用德语代替英语参加高考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并且进行了十余年,选择德语高考不仅可以在高考中迅速提分,并且也为未来就业增加了优势。对于一些英语较差的学生来说,由于英语底子差,担心高考拉分,就适合选择用德语参加高考。

其次,虽然德语高考施行的时间不短,但德语考试人数相对还是少,题型也简单。就全国整体而言,了解和知道德语高考的人员并不是很多。另外学德语的周期比较短,分数提升空间大。所以如果英语没学好,提分可能花费的功夫要比新学一门语言还多。

德语毕竟是小语种,应该说是刚刚兴起的一个小语种,考题上不会出的那么严苛,考试范围上出的不会那么广,出题者也在不断的摸索,怎么把题出的更适合于高考,所以前期阶段还是比较简单,应试的这种考试难度不会太高。

德语高考对考生词汇量要求低,而且试题相较于英语卷来说简单很多。英语高考要求词汇量在3500个左右,而德语只需要在2000个左右。因此一旦掌握了记忆德语单词的规律,就会势如破竹,得心应手。

皇叔和高老师大概前后共事了一年多时间,给我的印象是,高老师天生有一种亲近感,和学生之间也没有什么代沟,从十几岁的孩子到二十多的大学生,都很喜欢和高老师聊天。

正是得益于高原老师在留学德国期间的真实生活和教学的经历,她善于采取比较实用的情景去引导学生展开对话,模拟留德生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部分生活沟通交流的本能与技能。

这种教学的方式,在皇叔看来是比较有实际的教学成效的。如果有打算学习德语或者准备去德国留学的小伙伴儿,可以留言或者私信,相信和高老师的一番交流,不会让你失望的。

©️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