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看了上千部电影,发表文章得过奖,最后一轮被淘汰|故事叔

大家好,我是皇叔。

昨天我去北大科技园拜访了一家主做景观的大机构,路上聊起天,我说起怀念学校的教学楼和机关大院的办公楼那种地方。社长取笑我说是不是因为看了《你好,李焕英》,我说还没有看这部片子。社长又戏谑到「可惜你不是个妹子,要是个妹子我就直接请你去看了。」俩人一阵傻乐。

晚上打开微信的时候,留学群里聊起了雅思和托福的事情,今天早上皇叔一看日期,这不是明天就要考托福了嘛!有个小伙伴说还没有报名,那你们可得抓紧了,早考早省事,希望你们都能考出不错的成绩!

话赶话说到这里,皇叔的开场白基本也告诉了你们今天要聊的事儿,和「电影」「托福」都有点关联,但皇叔打算以讲故事的方式唠叨唠叨,因此以后凡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写的内容,都会整理在#故事叔 这个系列。

好了,皇叔正式开始。

今天的这个故事,是摘自于董瑷珲老师所著的《艺术留学宝典》一书中的七个故事之一。正如董老师所说「这些故事对于那些有想法或没想法的艺术专业留学生,也是一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有这本书纸质版的同学,肯定会看过,没有看过的同学,随皇叔一起,往下读一读。


主人公:鲁泽

专业:电影制作(Film Production)

(文中涉及人名、学校名与非公开化信息均采用化名)

那一年,鲁泽是一名18岁的高三应届毕业生,他最大的理想是到中国最好的大学去学习中国历史。鲁泽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惊人的记忆力,使他成为他所在省份最有希望考取中国知名大学的尖子学生。可是有些事情谁也想不到,并且戏剧化地发生在他身上。

突然有一天,高三的鲁泽自己决定要去考电影学院,并且要考取中国最好的电影学院。鲁泽对这个计划非常有信心,原因是他自认为看了上千部电影,并有非常扎实的语文功底,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过文章,还获得过国内有广泛影响力的青少年创新作文比赛优胜奖。

自认为胜券在握的鲁泽觉得考电影学院成了他的宿命,即使不如探囊取物之易,也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还记得有次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做电影?”他的回答很直接:“我认为中国导演们的电影拍得不好看,我就想我就想拍部好看的电影。”

《ET外星人》,电影人都需要有梦想

刚刚过完新年,鲁泽就从外地进京参加几所艺术学院的专业面试。按照国内电影学院和的相关专业招生要求:必须通过面试考核的学生才有资格被学校录取。到了电影学院,鲁泽惊奇地发现:第一次看到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学生在排队,等待报名参加电影学院的面试。鲁泽报名时选择了报名人数排在第二位的导演专业。

第一轮是笔试,鲁泽答对了大部分题目,因为都是些简单的电影知识题和社会常识问题。他顺利地进入了第二轮。第二轮也很顺利,他继续以轻松的心情通过了考核。第三轮,是最终的团队表演和面试,有若干考官轮流提问,鲁泽同样表现得很优秀。

可最终的结果是:鲁泽没有通过第三轮考核,也就是最后一轮考核失利而没有获得面试录取。令鲁泽感到很纳闷是,电影学院对其面试评定标准和拒绝原因并没有做出解释或说明,而通常的官方答案是「你还不够优秀,不具备做导演的条件」。这句话也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头,他反复地问自己:“究竟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做导演?”

同样被击碎梦想的学生占到了参加电影学院考生人数的90%。按照这个现实的结果,鲁泽应该放弃自己想要成为电影「导演」的梦想,因为他无法进入中国最好的电影学院深造。虽然还有备选学校(一些综合大学的电影专业),同样在国内享有赫赫名声,不过在大部分中国人眼中,只有专业的电影学院或艺术学院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电影人才」,在行业里这种出身被奉为「科班」。

梦想暂时破灭了,鲁泽并没有选择放弃,他曾跟我说电影学院的拒绝并不是他的终身判决书。他倔强好强的性格使他如此思考,他考电影学院的时候,在他身上发生的一些琐碎的事情改变了他的想法。

鲁泽说:“当我看到大部分报考电影学院的学生由父母陪着,不远千里到北京,就为这千分之一的梦想,我深深地感悟了,却不感动。我总在思考,为什么这么多学生宁愿租住在电影学院附近的廉价地下室,却不惜花费高昂的报名费、培训费、住宿费、车费来搏搏这千分之一的概率?更有甚者,很多学生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家长放弃了工作来尝试。我曾碰到一位连续报考五年的学生,我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动机跟很多人比算不上什么,甚至有些渺小。他们心中总是充满着抱负,以振兴中国电影事业为己任,而我自己那点想拍电影的小梦想跟他们的宏图伟志简直不能相提并论。一次次的打击和国内现实情况并没摧毁他们的梦想,他们依然在尝试近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这就是现实,虽然很残酷却那么真实。

最终,鲁泽放弃了考国内大学电影专业的想法,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电影的机会。正像我所预期的,他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现在看来是走得通的路。

洛杉矶,美国电影之都

鲁泽知道自己很难在国内进行电影方面的专业学习,因为教育资源匮乏,中国只有少数的几所艺术大学有真正的「电影制作」专业,其他学校学科建设和基础资源很薄弱。他经过了解,选择申请美国的电影学院,而美国本科阶段有将近一百多所学校提供电影制作方面的学习,开设电影学院的学校也多达二十余所。

鲁泽去美国学习电影的想法是大胆、冒险和富有挑战的,特别是在很多年前能这样坚持,确实很难,对于当时身为高中学生的鲁泽来说,则是难上加难。

从2007年以后,高中生出国留学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和「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这种现象和近乎五十万的国内高考学生「弃考」有颇多必然联系。很多学生在高三已经稳握国外大学录取,只要有想法,就可以去美国学习。

鲁泽的文化课成绩很好,不过出国语言成绩要达到托福(TOEFL) 100分, 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鲁泽语文很好,英语却很一般,他用了三个月时间考到他想要的分数。鲁泽曾经对我说:“英语确实对于文科生或艺术生是头号大敌,但相对于我们的梦想,这点儿小困难根本不能称之为困难。”

是啊!想想与其跟「选秀」般的由别人去「判定」人生,何不花时间尝试那些能够看得到的道路呢!鲁泽当时申请了美国几所著名的电影学院,包括美国纽约大学(校友包括李安、马丁·斯科塞斯、奥利佛·斯通)、美国南加州大学(校友包括乔治·卢卡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美国加州艺术学院(校友包括索菲亚·科波拉、蒂姆·波顿)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校友包括蔡康永)以及著名的斯坦福大学。这几所大学无论教学还是国际声誉都不会落后于国内的电影学院。

鲁泽抱着只能赢不能输的态度去申请,最终幸运地接到三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中一所大学还给了鲁泽全额奖学金,四年合计约20万美元,两所最顶尖的电影学院同时给了他录取通知书。

鲁泽如果考取国内电影学院,大学四年各项开销约在12万~15万人民币,如果出国的话除了学费还有很多其他的费用预算,无论如何家里的经济负担都很重:不仅要四年全家省吃俭用,还要四处借钱筹措学费。但现在,这个结果让鲁泽的父母怎么也想不到,鲁泽出国可能不需要再让父母支付费用了。

其实这样的「经历」并不让我感到惊奇,因为在这条路上,我看到了太多太多这样在大众眼里「奇迹」式的、励志式的「传奇」在我眼里,这些很多都是事实。真正让我感动的是鲁泽能够继续坚持梦想,并选择了有计划地一步步实现的道路。所谓条条大路通「好莱坞」,而且这条路确实是条「大路」。

在美国学习期间,鲁泽还为我提供美国学校和国内学校学习情况的对比图。通过这些数据对比,给大家提供一种新的求学思路。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也许一条新路,一条看得到远方的路,更适合那些追寻梦想的艺术专业学生。正如鲁迅那句话,「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换句话说,人人都走的路,未必是条好走的路。

董老师采访的这位留学生故事,我想对于大多数有电影导演梦想的同学来说,也是一种借鉴与激励。每年都有机构或自媒体在放大「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艺考现状,但事实上这种状况无论夸大的成分有多少,的确是存在竞争激烈的局面。

而如果真有另外一条路的出现,也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当然了,皇叔一贯强调,留学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这其中必然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以及自己的努力与坚持。至于国内还是国外,求学的最终目标是一样的,但去哪学,选择权在你手上。

前天群里有个学妹在问制片专业,如果也有想咨询电影或者相关专业的,可以留言给皇叔,有问题一起解决。

最后皇叔补充一句,为了方便学电影或相关专业的同学们下载学习资料,皇叔已经陆陆续续上传了一些学习资料到「叔库」,有需要的小伙伴儿可以点击下面的小程序或者左下角的「阅读原文」直接进入,搜索「电影」即可。